量熱儀是測量各種物質發熱量高低的一種煤質分析儀器,量熱儀主產地一個為鶴壁市,另一個是長沙市。這兩個地方的量熱儀占國內八成的份額。鶴壁市所產的量熱儀主要為中低端,而長沙量熱儀主要針對電廠、煤礦高端煤質分析儀器。
一、煤質分析儀器概述
全自動微機量熱儀系由微機控制的恒溫氧彈式量熱儀,適用于測量固體和液體如煤炭、石油、食品、木材等可燃物的燃燒熱值, 廣泛應用于煤炭、電力、石油、化工、糧食、地質、科研及技術監督等部門的化驗室。
微機量熱儀控制系統配備高級品牌微機,配以高精度溫度測量控制卡; 系統設計軟件采用與硬件配套的 WINDOWS 界面測量專用程序包。系統界面以圖形方式表現,顯示直觀,操作方便易學。操作全面支持鼠標, 使操作更簡便。
微機量熱儀配置恒溫式量熱儀彈筒,可對兩套量熱儀彈筒進行異步操作控制,亦可作為單筒量熱儀使用。在進行雙筒測控時,兩套量熱儀彈筒互不干擾, 可隨時進行其中一臺量熱儀的操作。微機量熱儀的采溫、攪拌、點火、調溫、定量水等操作均由計算機自動控制完成。微機量熱儀熱容量的標定、彈筒發熱量的計算及對于煤的各基發熱量的換算亦由計算機根據操作人員輸入的各種已知含硫量或含氫量以及水分含量自動完成。由打印機將測量數據和結果打印輸出或以文件形式存盤。
微機量熱儀微機系統資源全部開放, 故在量熱系統空閑時,可廣泛用于辦公自動化控制、管理或工作。真可謂一機多用。
二、煤質分析儀器的技術參數
溫度測量范圍:0℃~65℃
溫度測量分辨率:0.0001℃
樣品量:0.5g~1.5 g
熱容量 約 10500J/K
外水筒容量 約 51L
內水筒容量 約 2.1L
點火電壓 20V
點火時間 程序控制
測量精度 優于國標
使用環境 5-40 ℃ (每次測定室溫變化應 ≤ 1 ℃ 相對濕度≤80%)
電源 220V±10%
外筒貯水量大,熱穩定性更好,無需調節內外筒水溫
自動定量水,定量誤差:±1g
三、煤質分析儀器使用方法
微機量熱儀啟動后初始進入發熱量試驗界面,非初始狀態點擊(發熱量)前的單選按鈕,進入系統發熱量測定狀態。
• 燃燒皿中精確稱取分析試樣(粒度小于 0.2mm)0.9 ~ 1.1g(重量稱到0.0002g)。
• 燃燒易于飛濺的試樣,先用已知質量的擦鏡紙包緊再進行測試、或先在壓餅機中壓餅并切成 2 ~ 4mm的小塊使用。不易燃燒完全的試樣,可先在燃燒皿底墊上一個石棉墊,或用石棉絨做襯墊(先在皿底鋪上一層石棉絨,然后以手壓實),石英燃燒皿不需任何襯墊,如加襯墊仍燃燒不完全可提高充氧壓力至3.2Mpa或用已知質量和熱值的擦鏡紙包裹稱好的試樣并用手壓緊,然后放入燃燒皿中。
( 1)取一段已知質量的點火絲,把兩端分別接在電極在電極柱上,注意要與試樣保持良好接觸或保持微小的距離(對易飛濺和易燃的煤上),并注意勿使點火絲接觸燃燒皿,以免形成短路而導致點火失敗,甚至燒毀燃燒皿,同時還要注意防止兩電極間以及燃燒皿與另一電極之間的短接。
往量熱儀氧彈中加入10mL蒸餾水,旋緊氧彈蓋,要避免燃燒皿和點火絲的位置因受震動而改變,然后用充氧儀往氧彈中緩緩充入氧氣,直到壓力達到2.8-3.0Mpa,充氧時間不小于15s;如果不小心充氧壓力超過3.2Mpa,應停止試驗,放掉氧氣,重新充氧至3.2Mpa以下,當鋼瓶中氧氣壓力降到5.0Mpa以下時,充氧時間應酌量延長,壓力降到4.0Mpa以下時,應更換新的氧氣瓶。
( 2)將氧彈放入內筒中,如氧彈中無氣泡漏出,則表明氣密性良好,如果有氣泡漏出,則表明漏氣,應找出原因,加以糾正,重新充氧。
( 3)確認處于發熱量測試狀態,按要求在量熱儀工具窗口輸入添加物熱值、點火熱和注水時間,輸入一次以后保持并在主界面顯示,如:熱容量、點火熱、添加物熱值等。輸入試樣編號和試樣質量后即可進入試驗過程,自動注水、調節、測量、排水等。
( 4)試驗結束。換算出試驗結果,顯示在界面下部,可存儲或打印機打印數據結果。
四、煤質分析儀器常見故障、原因與處理
現象
|
原因
|
處理
|
1.氧彈漏氣
|
橡膠密封圈老化或磨損
|
更換密封圈
|
2.點火失敗
|
1.線路不通或接觸不良
|
1.檢查連線是否連接好,氧彈頭與點火帽是否接觸好,氧彈內筒是否放好
|
2.試樣潮濕
|
2.充氧過快濺濕試樣
|
3.點火絲或棉線與試樣接觸不良
|
3.重新裝樣
|
4.兩電極過臟
|
4.用砂紙打磨電極
|
5.點火帽氧化
|
5.用砂紙打磨點火帽氧化物
|
6.兩電極與坩堝短路(此時容易燒毀坩堝和電極)
|
6.更換電極或坩堝重新裝樣
|
3.試樣燃燒不完全
|
試樣不易燃
氧氣未充足或氧氣壓力不足
|
用擦鏡紙包好試樣延長充氧時間,更換氧氣瓶
|
4.點火后濕度上升過高,熱值過高
|
1.攪拌器不轉
|
1.攪拌軸卡死,線路不通
|
2.攪拌葉脫落
|
2.用一棉線插入與攪拌軸連接的尼龍棒孔內,重新插好
|
5.試驗長時間不結束
|
環境溫度過高
|
調外筒水溫與室溫基本一致,或降低室內溫度
|
6.充氧時漏氣
|
充氧中密封圈老化或磨損
|
更換密封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