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英文:Instrument;Apparatus)指科學技術上用于實驗、計量、觀測、檢驗、繪圖等的器具或裝置。通常是為某一特定用途所準備的一套裝置或機器。儀器通常用于科學研究或技術測量、工業自動化過程控制、生產等用途,一般來說專用于一個目的的設備或裝置。儀器構造較為復雜,屬于高新技術產品,由多個部件組成的。儀器體積、重量、形狀有各種各樣,最小的可以直接拿在手中操作,較大體積的儀器一般被稱為裝置或設備。如煤質化驗儀器、水質化驗設備、煤質儀器等。
儀器是指用以檢出、測量、觀察、計算各物理量、物質成分、 壓力表物性參數等的器具或設備。真空檢漏儀、壓力表、測長儀、顯微鏡、量熱儀、測硫儀乘法器等均屬于儀器儀表。廣義來說,儀器儀表也可具有自動控制、報警、信號傳遞和數據處理等功能。
儀器儀表能改善、擴展或補充人的官能。人們用感覺器官去視、聽、嘗、摸外部事物,而顯微鏡、望遠鏡、聲級計、酸度計、高溫計等儀器儀表可改善和擴展人的這些官能。另外,有些儀器儀表如磁強計、射線計數計等可感受到的物理量。還有些儀器儀表可以超過人的能力去記錄、計算和計數,如高速照相機、計算機等。
儀器儀表發展已有悠久的歷史。公元前1450年,古埃及就有綠石板影鐘。至公元14世紀,用以表示時間的唯一可靠的方法是日晷或影鐘。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525年,也有用棕櫚葉和鉛垂線記錄夜間時間和特定天體的煤質化驗儀器。當天體通過子午線時,從棕櫚葉的開口中觀察到天體穿過鉛垂線的過程。在中國江蘇儀征出土了東漢中期的小型折疊銅質民間測影儀器,外形與現代醫學上使用的臺式血壓計相似。
公元1400年前,埃及記錄較短時間的儀器叫水鐘,水鐘內有刻度,下有小孔,整個水鐘用雪花石膏做成瓶狀。在古希臘 羅馬有當時世界上唯一的機械計時儀——水儀。通過水的傳遞計量時間,記錄的是不斷流動的概念而不是連續相等的時間,非常不精確。中國北宋時期的蘇頌和韓公謙于1088年制作了天文計時器——天文儀象臺。它采用民間的水車、筒車、桔槔、凸輪和天平秤桿等,是集觀測、演示和報時為一身。(煤質分析儀器)
隨著X射線、γ射線先后被德國科學家倫琴、法國科學家P.V.維拉德發現,因其超強穿透力這一特性,使儀器的功能與概念被進一步推向更深的領域,如X光檢查機、線寬檢測儀等儀器,就采用了X射線、γ射線的超強穿透力研發的先進檢測儀器設備。
20世紀初,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各類電子儀器快速產生,如今后普及全球的電子計算機,便是從這一時代開始崛起的。同時,隨著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各行各業的電子儀器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如計量、分析、生物、天文、汽車、煤炭、電力、石油、化工儀器等。
(來源:鶴壁市正立儀器儀表有限公司 www.golpan.com )